愛自己也是一種心理學?心理諮商師告訴你愛自己的3個練習!

2022-02-22

撰文者:許傑銘 諮商心理師

你愛自己嗎?你知道愛自己也是一種心理學嗎?或許你會聽到許多心理諮商師分享,每天多練習愛自己一點,接納自己最真實的樣子,讓你也可以更好的愛他人。

「每天多愛自己一點!」

「想要愛人,要先學會愛自己!」

說「愛自己」好像很抽象,也未有明確的定義,所以會直覺地聯想到物質上的滿足。例如享受一個人生活,捨得花錢買東西犒賞自己、大吃美食或去旅行,還是吃健康的食物、規律的生活作息、定期運動才是愛自己?

但事實上,這些物質上的滿足和追求,從來不是愛自己的真正意涵,試想一位長期對於自己生活不滿意的上班族,會因為下班後吃了一頓五星級的法式料理,就因此滿意生活,達到喜愛自己的狀態嗎?其實真正意義上的愛自己,是指你能積極接納自我欣賞自我,也就是「自我悅納(self-acceptance)」的狀態。

(延伸閱讀:心理師告訴你:試著接受自己的不完美,並懂得如何愛自己。)

什麼是「自我悅納」?

自我悅納(self-acceptance)指的是我們主觀感受到並欣賞自己的能力,同時,儘管有些缺陷和不足,我們也願意承認和相信自己,能夠欣然接受真實的自我。只是,讀者是否有一樣的感受,從小到大,我們所受的教育以及社會化的過程中,總是被要求「應該怎麼做」、「必須要如何」,盡力符合「對」和「好」,所以汲汲營營地去追求成就、財富、名聲,和人比較高下,只要我擁有的更多,我就比較有價值。

自然而然地,我們也很難接受自己身上的缺點或是偶然的失敗,當表現不符合外界或心中「好」的標準,內心的聲音便會跳出來苛責自己,把自己批評得沒有一點價值。

「我怎麼這麼沒用,連這麼簡單的事情都做不好。」

「他們一定覺得我很麻煩,什麼事都需要幫忙!」

「唉!我又犯錯了,真是一點成長都沒有!」

要知道所謂的「完美」並非常態,就算經歷了生活中的挫敗,仍然是自己,依然是足夠好的自己,儘管不完美,但卻真實可貴,仍值得被自己喜愛。此時,或許就不必透過不斷外求或以物質來滿足自我,也能同樣感到自在、滿足。

從頭學會「愛自己」的3個練習:

  1. 瞭解自己,心理諮商的嘗試:如果只能推薦一個愛自己的練習,我會毫不遲疑推薦心理諮商。試想,生命中何嘗有一段時間,是像在諮商裡無條件地被關注、聆聽與瞭解。透過諮商,我們有機會更認識自己,貼近自己心裡的感受,看見內在的各個面向,進而欣賞與接納自我。

  2. 正視感受,從心情日記開始:生活裡的每刻感受都很珍貴也具意義,不論正向或負向,都是提醒我們注意到真正重要與在乎的事。讀者可以嘗試從心情日記練習,開始紀錄生活中發生的事件、想法和感受,並予以關注。

    無論是什麼情緒,都沒有關係,不急著批判。當我們開始重視被自己忽視和壓抑的情緒,成為自己情緒的主人,就有機會貼近自己並予以關照。

  3. 跟完美說不需要,自我對話練習:允許不完美,並非就要擺爛或自我放逐,而是每當自我苛責出現,練習放過自己,替換掉內在批評的聲音,告訴自己「人都會犯錯,沒有任何事情能輕易達成」、「我有這些缺點沒關係,因為每個人都有不完美的地方」。

    透過溫柔地面對自己的不足,對自己完美主義的堅持說「不需要」,必要時反覆提醒自己,養成新的思考習慣。

延伸閱讀:
如何真正的接納自己,並原諒自己?
心理諮商推薦的「正念療癒法」教你如何愛自己、疼惜自己!


圖片來源:Pex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