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諮商指南:我該放心地把自己交給心理師嗎?談談艱難的第一步

2022-11-24

撰文者:許傑銘 諮商心理師


對於每位前來接受諮商的來談者而言,在還不確定眼前的心理師是一個能夠信任的人之前,要對其揭露自己最不堪、脆弱和痛苦的一面,每一次的嘗試都是冒險。尤其在諮商前期,前幾次的會談當中,來談者心中對諮商、對心理師會有各式各樣的疑問和想像。

「心理師是真心關心我嗎?,還是只是工作上的責任罷了。」

「我說這些,對心理師來說,可能都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吧!」

「他沒有挖到我的痛處,我覺得心理師並沒有想要瞭解我。」

「我只是眾多個案裡的其中一個,並不會被重視。」

這些想像或疑問往往停留在心裡,成為諮商時的疙瘩。心裡一方面期待著諮商的到來,希望從中獲得幫助,但又矛盾地因為內心的忐忑,有股想要逃離諮商的衝動。


破碎的自我與斷裂的信任

信任本身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特別對於一些曾經經歷過令人受傷、失望經驗的人來說,在這些經驗重擊過後,信任的能力變得破碎,彷彿心中與世界對接的橋樑,跟著在這些受傷的經驗裡斷裂。諮商過程中,心理師透過諮商中的互動、對話來理解來談者,並且試圖將這些理解傳遞給對方,去澄清、核對和確認這些理解,就像是嘗試去修補這座斷裂的橋,一面修補,一面試著去對接,協助來談者重建信任。

然而,這個重建信任、與人對接的經驗,對曾經遭遇過受傷經驗的人來說,是相當陌生的,也更是冒險的。內心不知道如何去相信,也不知道自己要跟心理師保持什麼樣的距離,更不知道如何自在地允許心理師的接近,把心理師擺放在心中的什麼位置。走進諮商室裡,即使在心裡努力地說服自己,是前來求助的,應該要更放心地信任諮商,但又會下意識地對心理師的言語和回應抱持懷疑,下意識地防衛和保護自己,或錯誤解讀諮商中的人際互動訊息,最終帶著這些不滿、怨懟,再度失望的心情離開諮商室。

從陌生到重拾信任

諮商是一個階段接著一個階段的,從最初的陌生、認識、接觸,到來談者開始能與心理師有較深的連結,需要時間累積。若沒有一些時間,去慢慢地把自己想要傳達的訊息,告訴心理師,讓心理師理解,也就可能沒有機會去確定,眼前的這位心理師是不是願意聽且能夠聽得懂,是不是一位值得信任,並且能夠幫助到自己的人。

而一段好的諮商關係,需要心理師與來談者雙方一起促成,心理師盡力地創造出安全、信任的空間,同時也需要來談者的參與及合作。給自己,也給心理師多一些允許,允許這些美好的、相信的經驗有機會走進自己的心裡,過程中可能需要忍受一些不舒服,需要去跟不安、害怕、恐懼的感受相處。逐漸地,這一點一點的好經驗會去澆灌信任的幼苗,慢慢會發現眼前的世界和過去有些不同,原來相信過後,並非只有失望一種結局,原來自己可以對人有所期待。

願每位勇敢向前跨出一步,走進諮商室,選擇忍受內心的不安,再次去相信的人們,都能在諮商中得到協助,讓諮商成為自己安心的所在,讓信任的幼苗邁向茁壯。


延伸閱讀:

《關係的失落,從關係開始:日漸明朗的諮商之旅》

《寫給那些「不知道要在諮商中聊什麼」的你》

《心理諮商指南:我有話想跟心理師說,可是不知道該不該說?》


其他關於諮商的疑問


圖片來源:Pex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