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挑選適合自己的心理師?5個選擇諮商師的重點告訴你!

2021-08-25

撰文者:許傑銘 諮商心理師


諮商是一段很特別的專業關係,一段諮商關係的維持,短則六次八次,長可三年五載,甚至更久。也正因為這段關係相當的特別與重要,因此如何挑選適合自己的心理師,就也成為很重要的關鍵之一,許多人在踏入諮商前,腦中一定充滿擔心和疑問,在心理師的預約頁面刷來刷去,到底該如何在眾多資訊中挑選一位適合自己的心理師。

以下提供五個挑選依據,給想諮商但選擇上有困擾的各位:

一、從想談的「諮商主題」來挑選

心理師通常會在個人簡歷放上自己擅長的諮商主題,表示該心理師曾受過該議題相關的專業訓練,或在實務上有豐富的經驗,所以對於要如何協助該議題的當事人,有一套自己的方法,或是心理師生命中親身經歷過此類議題,對此特別有感,也就更有機會在議題上和當事人產生共鳴。

所以在預約諮商前,可以先初步思考想談些什麼主題,諸如職場的壓力、情緒的問題、人際關係,或是自我探索等等,並對應選擇有該項專長的心理師。而初步思考自己想談的主題,也能在預約時,讓初談人員更清楚地瞭解你,並協助你澄清問題,協助你找到適合的心理師。

二、心理師擅長的諮商風格

心理師在求學和專業的訓練,接觸到各個治療學派,如心理動力取向、完形取向、認知行為治療等等。心理師從中選擇最適合自己、使用起來最順手的,作為諮商工作的依據,某種程度上也代表心理師本身與學派之間有所共鳴和對話,學派符合他的人生觀,更可以體現出該心理師如何看待一個人。若你也想趁這個機會對不同心理諮商學派如何看待人、如何幫助人有所瞭解,或許可以針對心理師所使用的治療學派與訓練背景著手。

延伸閱讀只是聊聊就能解救痛苦?找到懂你的心理諮商前,先問4個關鍵問題!

三、心理師的個人背景

在心理師的公開簡歷上,通常比較難瞭解到心理師的個人背景,也無從得知心理師的婚姻、家庭狀態或宗教背景等資訊,在有限的資訊裡,心中一定還是有許多擔憂。

「這個心理師看起來年紀比我輕,真的有辦法解決我的問題嗎?」

「年紀大我太多的心理師會不會跟我有代溝?」

「我想談婚姻家庭的議題,找一位有家庭的心理師談,是不是會更瞭解我的問題」

「我對於和異性說話有障礙,我希望選擇同性別的心理師」

這些疑問都是很常見的,也沒有絕對的答案,當事人也完全可以決定自己想和哪位心理師談,也可以同步將這些疑問告訴初談人員,畢竟確保來諮商時是自己舒服的狀態最重要。然而,心理師的個人背景與心理師的專業、諮商時的態度,以及諮商成效之間,未必有直接的關連性。若你有上述這些擔憂,或許也可以想想,這些對於心理師的想像和價值判斷從何而來,對我們又有何影響?必要時也能將疑惑帶進諮商中與心理師做討論。

四、能負擔的費用

根據每位心理師的資歷和專長,會設定不同的價位。你也可以先初步評估能夠負擔多少費用,想談的頻率和次數,衡量要選擇多少價位的心理師。當然也要再次強調前述提到的適配性,價格的高低並不完全等同於諮商的成效。

五、和生活圈的距離

一般來說,心理師會希望諮商在一個「穩定的架構」中進行,例如固定的頻率、時間、地點,需要彼此配合。當關係還不穩固的時候,儘管只是下一場大雨,一個念頭,都可能會影響當事人來談的意願。所以諮商的地點離自己的生活圈近是相當重要的,盡可能地將阻礙自己來談的因素給排除,也就更不容易中途放棄了。

放下這些困惑,先嘗試一次吧!

我們很習慣用各種不同的框架去分類和思考,也輕易地確信自己心中的價值判斷,深信自己會和年紀大的心理師有代溝,年紀輕的心理師又無法幫助自己解決問題。但這些心裡的擔心如果沒有提出來,或是實際嘗試,可能永遠都不會得到解答,所以第一次的嘗試與經驗相當重要,若談完一次仍然覺得不適合,當事人也有權利隨時結束諮商。



延伸閱讀
為什麼要花錢做心理諮商?心理諮商真的有用嗎?

第一次心理諮商前,我可以做什麼準備?

如何真的接納自己,並原諒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