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如何面對自己的情緒?心理諮商師推薦5個必知的情緒迷思!

2021-10-07

「他怎麼會這麼愛哭...」

「妳不要這麼情緒化好不好...」

「你覺得妳這樣是不是有點躁鬱,要不要去看醫生啊?」

這些似乎是日常會出現的對話,我們總是對負面情緒貼標籤,而當身邊的人有情緒,我們直覺性地想逃開、甚至給予指責,好像情緒是很不好的東西,於是壓抑、控制、忽視,盡可能地避開它。

很多時候,我們也對發生在自己身上的情緒感到陌生,甚至不太知道要怎麼跟它相處。而事實上,生活中的每個念頭、行為、決定,無時不與情緒相伴,所以要擺脫情緒,幾乎是不可能的,既然如此,也得想辦法與之相處。而在和情緒相處之前,我們得先知道情緒有哪些特性,本篇就從破除大眾對情緒的迷思與誤解開始!

迷思 1:我可以控制自己的情緒

你可以把情緒想像成,身體遭遇外界的刺激,所引起的生、心理反應,既然是身體反應,表示在某種程度上,我們無法完全地控制情緒

試想,身邊的人總要我們「不要生氣」、「好了!別難過了!」的時候,我們理性是否明白要情緒要控制,但實際上卻事與願違。有些時候,我們想盡各種辦法來控制情緒,想著一定要趕快讓自己好起來,但往往因為無法掌控情緒的挫敗感,而變成更自責,演變成情緒的惡性循環。所以,不需要嚴格要求自己控制情緒,或得立馬好起來。

看更多為什麼我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該如何做好情緒管理?


迷思 2:我的負面情緒會一直持續下去

當我們被外界激起情緒反應時,時常會出現「讓我冷靜一下!」的場景,試著找一處讓自己心情穩定下來。在冷靜的過程,當事者未必是真的想到了絕佳的解決辦法,而是建立在情緒「是暫時的」、「會變動的」特性上,所以心情才會隨著時間起起伏伏,負面情緒也不會沒完沒了持續下去。

通常隨著時間經過,激烈的情緒反應會慢慢消退,衝擊會降低,但若負面情緒真的持續了很長一段時間且嚴重影響生活,請儘速就醫或尋求專業協助!


迷思3:負面情緒是不好而且無用的

負面情緒並非無用,其中還有一項相當重要的功能,給予一些重要指引:「我累了,需要好好休息」、「我受到他人的侵犯了,要保護自己」、「我現在不太好,可能需要關照自己或找人幫忙」又如失望情緒,可能隱含著我們錯過心中所期望的,羞愧可能隱含著覺得自己沒價值。

有時候,我們甚至可以就身體訊息來觀察自己,像是害怕或緊張的時候心跳會加速,悲傷的時候胸口會有沈重感等等,透過傾聽這些情緒所傳遞的訊息,引導我們下一步該往哪走。尤其在諮商時,更需要這些細緻的情緒出來「引路」,去注意真正在乎與重要的事。試想,如果我們都沒有情緒了,生活會發生什麼事?

對自己的感受沒有知覺,在遇到危險時不知道要緊張、要逃。沒有好惡感受,所以也不會理解喜歡一個人是什麼感覺,就算看了部難看的電影也無法透過感受評斷,那才真是可怕呀!



迷思4:負面情緒會自動消失,忽略它就沒事了

情緒雖然有暫時性,強度會減低,但不表示它會自動消失,負面情緒在第一時間被我們無視,也並不代表它不存在。這些積累的情緒會在某些時刻爆發,影響我們的日常與生活功能。如果能認同情緒具有訊息指引的功能,我們忽視它,等同於錯過身體所給予的重要訊息。總是壓抑或無視自身情緒的人,可以試著回想,自己總是壓抑情緒的原因是什麼?是不允許自己有情緒?或是不知道如何表達情緒呢?



迷思5:表露情緒是不被允許的,必須堅強

情緒本質沒有好與壞受到社會價值觀、性別偏見框架,一直以來,探索情緒、表露情緒,似乎是不被社會給接受的,也會被貼上「情緒化」、「軟弱」的標籤,因而使我們對於接觸負面情緒感到戒慎恐懼,無形的壓力,也讓壓抑、吞忍成為一種情緒處理的常態。但既然情緒是一種身體反應,可以提供我們指引,又能在危機時刻啟動保護機制,我們實在毋須因為這些反應而苛責自己,練習將接觸與表達,或許是較佳的因應之道。

延伸閱讀
為什麼需要正念?正念減壓的原理為何?
要怎麼從挫折中快點恢復過來?看看心理諮商師這麼說!


圖片出處:Pex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