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教養與家庭

 

人啊,終其一生,或多或少都會經歷「創傷」,像是人類祖先尚未發明火光、器具前,面對黑暗和猛獸,可能面臨難以消化的驚嚇與恐懼 ; 殖民時期的先人,處在戰火交雜、高壓統治的壓迫環境,心理產生過度警覺、麻木、撕裂的不適反應 ; 現代化的我們身處快速變化的世代,面對一項項的重大發明、氣候異常、疫情、戰爭,都可能帶來來不及消化的刺激與壓力,使我們直接或間接的經歷著大大小小的創傷(trauma),包括愈受重視的替代性創傷(vicarious trauma)、家族治療中的代間傳遞(Multigenerational Transmission)。幸運的是成人大腦皮質的發展、較豐富的經驗,相對未成年的孩子能理性思考、回應...

當上爸爸以來,除了嬰孩一暝大一寸以外,我的人父角色經驗值也在擴充。 然而,我在父職一角的日常中卻可發現到,有些父系能力的養成磨練,對我來說著實輕鬆不費吹灰,好似早熟成了在枝頭等你摘取;有些能力的拓展,卻好像才起頭就碰上了瓶頸,想突破卻頻頻卡關。

謝謝Okaymama 的邀請,讓我有機會靜下心來,想想母親,聽聽自己。

「結婚後就與公婆和未出嫁的大姑住在一起。一開始時我不太能適應,畢竟我是新加入的成員,要面對一家子的人,而他們只是多面對一個人而已。」「婆媳關係真的很難變成母女關係,畢竟是兩個不同的原生家庭,特別是在夫妻間有意見不合的情況,一般狀況下,婆婆會站在先生角度,幫先生解釋,而不是尋求解決方式。」

我常常碰到仍在育兒階段的伴侶,每次前來諮商時手上拎著喝一半的手搖飲料、或沒吃完的炸物等,我猜想應該是這些食物平時禁止孩子吃,父母自己以身作則但也憋得辛苦,趁著孩子不在身邊好好享受。一次我忍不住對其中一對伴侶說了我的觀察,我們有了這樣的對話。

有時會聽到傷透腦筋的家長們說:「這孩子從小就愛哭,也不知道在哭什麼!早上一起床什麼事都沒有就哭ㄟ 」-by厭世的爸媽「又愛哭又愛生氣,一天到晚搞他一個就夠了,帶這孩子真難。有時候是很貼心啦~但常常就不知道在鬧什麼脾氣,明明就一件小事說說笑笑就可以過去了」-by困惑的爸媽「我兒子很怕生,超級膽小,只要去陌生的地方或是靠近陌生的人就不行了」-by無助的爸媽「他生氣的時候就一直大力抓自己捏,這樣好嗎?!」-by焦慮心疼的爸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