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夠好的母親

2022-06-23

謝謝Okaymama 的邀請,讓我有機會靜下心來,想想母親,聽聽自己。

母親與孩子的關係,一直都是心理治療領域的核心主題,母嬰關係被認為是人一生關係的基礎。或許是因為如此,母親這角色真的是全宇宙最吃力不討好的工作啊,承受著過於巨大的責任,被期待是不能犯錯,被要求要如神萬能。

沒有孩子的我,連空氣鳳梨都可以養一株死一株,過常覺得顧好自己都氣喘吁吁,難以想像為人母親的顛簸崎嶇。

當我在想,能以母親為主題談些什麼的時候,想到的是英國小兒科醫生與精神分析師 Donald Woods Winnicott (1896-1971) 所提出的「夠好的母親(the good enough mother)」。

說是夠好的母親,更是夠好的照顧者,包括自己對自己。

還是稍稍說明一下這個概念。從字面上不難理解,夠好是對完美的一個反動。大致上是在說,母親(照顧者)從一開始徹底滿足新生兒的一切需求,孩子會因此產生一種無所不能的全能幻想,進而使孩子的內心世界長出必要的安全感,並創造出發展真實自我的空間,這是極為重要的。但隨著孩子長大,大概是出生幾個月後,母親要開始慢慢且適時地讓孩子體認到外在世界有他人的存在,而他人不可能永遠無邊無際地盡如己意。這種失望與挫折,恰恰是與現實世界和他人有所連結的開始。而孩子被迫離開虛幻的全能感,當然會傷心,會憤怒,但也因此開始認知到這世界有所謂的別人。

在回應孩子時,Winnicott 鼓勵母親們做自己就好,沒有所謂絕對正確的教養,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生命。相較於書本權威,他認為母親們更應該信任內在對生命、對孩子、對自己的愛,以及母性的本能與直覺。在這過程中,若母親的身心皆能與孩子同在,溫暖且專注於孩子的變化與各種反應,即時給予回應,孩子會感受到自己無論有任何情緒反應,都依然是被支持的,是安全的。

笑不出來是沒有關係的。

孩子的世界從此有了一種經驗,就是這些因需求不被滿足而有的挫敗失望等種種情緒並不可怕,有他人就會有失望,因為我們的期待與他人的真實樣貌毫不相干,這世界上沒有誰是為了讓我們心滿意足而存在,但這不等於我是不被愛的。

於是孩子們也不用視滿足期待為個人業績,不被無所不在的失望挫折擊潰瓦解,在生命的這場探險遊戲中,無論遭遇什麼困境,都依然相信屬於自己的愛與被愛,並且對世界的不如己意寬容以待。

夠好是創造一個可以涵容關係的環境,願意為他人讓出空間,建立連結,我不是世界的中心也沒有關係,因為關係能帶來好多好多的美好。

夠好也是一個退出的過程。從滿足彼此對全能的幻想開始,慢慢與現實和真實交融,用包容取代固守,用完整取代完美。

彷彿我們輕聲但堅定地對孩子說:「我放手囉,但我一直都會在。」

Winnicott 曾經經這樣說:

"I would rather be the child of a mother who has all the inner conflicts of the human being than be mothered by someone for whom all is easy and smooth, who knows all the answers, and is a stranger to doubt." 

接受自己的不可能也不需要完美,帶著愛與孩子一起練習面對挫折時的雨過天晴,不害怕眼淚,不逃避憤怒,在愛與理解的無際遮蔽之下,我們都是安全的。

夠好是對完美說不需要,是對失望說沒關係,溫柔無比,打從心底。

用當下最真實本能的關照,取代對完美答案的渴求。

夠好即是最好,無論是為母為父或為人。

一起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