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flix紀錄片《貝克漢》:靠「鐵血教育」挺過英國人霸凌?心理師談「結果偏誤」

2023-11-09

文/曾治淇心理師

圖/Netflix

貝克漢(David Beckham)的紀錄片《貝克漢》在我輩世代六、七年級生的同溫層間討論度頗高,這讓他除了作為我們青春時代的印記以外,如今再翻紅一波。許多人在看過紀錄片後撰述觀後感,內容包括對貝嫂維多利亞(Victoria)的同情、撻伐貝克漢的過於自我等等,而我則有以下的觀點想闡述分享。

片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莫過於在98年世界盃上,小貝因對衝撞他的阿根廷球員回擊一腳,而遭判紅牌出場,因此在英國隊輸球後,遭受到史詩般的國家級霸凌,舉國上下皆對他嗤之以鼻,出門就像過街老鼠人人喊打,比倒讚噓聲只是日常,當面吐口水還算是小菜,對自己及家人身家性命的威脅,才更令人難受。最慘的是,這樣的霸凌,持續長達數年之久。且當貝克漢至今在紀錄片中受訪,回憶起該段往事時,仍然酸楚苦痛創傷歷歷。

英國人用像對待皇室般的態度來「禮遇」貝克漢夫婦,皇家的婚喪生卒大事可讓全國喧騰共襄盛舉,然而皇室的醜聞八卦,公眾們也是極盡揶揄嘲諷,可以將你高高捧起造了神後,再趁你病時要你命,讓你一失足便重重摔落到萬劫不復洗白無望。要知道當年英國媒體的野蠻嗜血,是足以讓黛安娜王妃香消玉殞的。

這樣級別的霸凌,很難想像換作是我,我能挺得過來嗎?我會崩潰到什麼程度?我還有辦法堅持對專業的投入嗎?恐怕很難。但貝克漢挺過來了,對足球志業的耕耘堅定不懈,讓他最終不僅在球場上重拾了尊嚴與榮光,在球場外也繼續叱吒風雲引領風騷。

然而,是什麼讓貝克漢足以挺過這種級別的風暴?許多貝克漢的訪談曾提及,甚至連貝克漢的父親都自述到,過往貝爸在訓練小貝踢球時,總是會不斷批判小貝的問題並挑出毛病的這股嚴厲,讓小貝日後足以面對更具殺傷力的國難級考驗。

而在紀錄片中,我們也可看到貝媽曾向貝爸抗議,指出他只批判挑剔不給予肯定的教育方式過於嚴苛,然而貝爸的評論卻是:「我從不給肯定,萬一肯定他,他因而自滿之後,就不再求進步了怎麼辦?而且結果證明,我的教法是對的。」

對此,我有不同看法,首先,若以成敗論英雄,若以貝克漢日後的成就,來論斷當年的鐵血教育便是肯定正確無疑的,這很可能掉入了「結果偏誤」。所謂「結果偏誤」,即是用事情的結果去評斷決策的好壞,而非真正考量決策本身是否適當合宜。

會這麼說,也是因為我在從事心理諮商工作的經驗中,常常看到諸多無法自我肯定、低自信的個案,也會掉入這樣的設定與陷阱:「他們往往擔心自己一但可以給予自我肯定,那麼自己會否就將因此自滿而不求長進、不思進取?」

然而,自信與自負自滿其實大相逕庭,能夠給予自我肯定與自我接納,是有益於幫助人們建立自信,並讓人將自身天賦在自信俱足的基礎上,更敢於去施展去揮灑,好讓才華得以酣暢淋漓竭盡展現;反之,自我感覺過度良好到自負、自滿甚至自傲的程度,才會因為故步自封、墨守成規而導致陳腐與衰敗。

至於那些缺乏自信、無法自我肯定自我接納的人們,若連自信都還談不上,更遑論企及自滿自負的「滿杯」程度了。但他們卻因為對於自滿的過度擔憂,而始終無法發展自我肯定,因此滋生出孱弱的低自信,而難以相信自我甚至貶抑自己的習性一但養成,也將為事業課業等生涯表現帶來負面影響,導致更多失敗,以及更多的自我否定與唱衰,如此惡性循環之下,恐讓翻身的希望越發渺茫與不可得。

若貝克漢在當年學球的過程中,只有父親的嚴厲批判與鐵血冷酷,沒有母親的愛護與支持,以及球場上的勝績為其信心加分,他能有日後如此堅毅的心理素質嗎?

若在遭遇98年國家級霸凌時,只有舉國喊打的滿滿惡意與殘酷詛咒,沒有家人的接納支持、維多利亞的溫暖關照、隊友教練以及球迷的挺身保護,他能夠堅定地走出低潮,在冽寒徹骨後再開展出撲鼻梅花香嗎?我是不敢說啦!

且這般堅毅的心理素質,讓小貝日後在被美國銀河隊挖角時,在赴美前遭當時仍服膺球隊皇家馬德里的教頭冷凍之際,不灰心喪志,也並未大手一揮鐵了心向美,反倒仍持續堅守崗位努力練習不輟,於是在球隊連敗困頓之時,得以把握機會開展華麗逆襲,為其皇馬生涯畫下佳話句點。

另外,紀錄片中也為「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提供了的極佳寫照。從青少年到成年時期都待在曼徹斯特聯隊的小貝,早已視曼徹斯特為家。不僅貝爸本身即為曼徹斯特鐵粉,自貝克漢年幼時,即獲父親贈與許多曼徹斯特聯隊周邊,而貝克漢本身與教練、隊友及球迷間,多年積攢下來的同袍情誼深厚難移,即便與教練偶有衝突仍保有深篤的敬愛之情。

但意外的是,小貝最終卻被曼徹斯特聯隊出售給了皇家馬德里,這遭到如父親般的教練冷不防地割席斷義之舉,著實叫小貝倍感受傷,甚至在紀錄片訪談中回憶起當年時,都還流露出許多傷感。

然而,此時真印證了「當上帝為你關了一扇門,祂同時會幫你開一扇窗」這句俗諺。雖然貝克漢本人對於離開曼徹斯特聯隊,絕對是千百萬個不願意,可老天似乎對小貝另有安排。

小貝除了在球場上叱吒風雲,在球場外、在演藝界、在時尚圈等媒體商界也是蔚為頂流,跨足哪個領域便在該領域引領風騷,而小貝也是樂此不疲。

不過,這在當時執教風格高壓威權的曼徹斯特教練眼中,是不樂見甚至打壓的,也因此造成貝克漢與教練間的諸多矛盾與衝突。反觀小貝到了皇家馬德里之後,新團隊反而樂得加倍運用貝克漢在國際間所享譽的高人氣及市場性,讓全世界共享貝克漢的俊美與球風。在魚幫水水幫魚之下,貝克漢更坐實了全球巨星的神人地位,皇家馬德里也一同收穫其所欲求的商業效益。

非但如此,正當你以為在浮華世界的紅塵俗務,更加五花八門百花齊放之下,貝克漢的球技本業會否就因此荒廢走下坡呢?才不呢!正因當代足壇的一線巨擘球星也同在皇家馬德里旗下,於是小貝也得遇強則強,將球技再有所提升突破,才能與隊友同水平共赴沙場。

所以我說,雖然要是讓當年的貝克漢本人來抉擇,他絕不甘願離開曼徹斯特聯隊,可當你成了頂流人物之後,更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天道時運冥冥之中也有其安排與召喚。

非自願離開的貝克漢,反倒在加入新勁旅之後,在足球本業上的功力造詣,以及本業外的演藝時尚等個人品牌效益,皆得以再突破天際開創更高峰,故可謂是「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當然,紀錄片還有許多看頭,其中也值得一提的是,在貝克漢赴美為銀河隊效力期間,曾出借AC米蘭回歐洲踢球,然歐美之間足球運動的水平差異,讓貝克漢一度心生違約之意,想留在歐洲不回美國了,因在歐洲踢球才能讓貝克漢的球技有在伯仲之間的切磋與增長,連貝媽看過小貝在美國的比賽後,都因美國足球水平的「低配」程度,替小貝感到不值。

然而,在經過銀河隊執行長的協調並對小貝曉以大義後,小貝明白了對於銀河隊隊友而言,銀河隊之於他們,就像曼徹斯特聯隊之於自己一樣,都有著深重的生命意義,因此自己縱使是紆尊降貴來此踢球,也不能輕易辜負了其所背負的使命與交託。

此後,小貝便專心戮力為銀河隊效勞,將個人球技的精益求精先放一邊,而勇於承擔更為大局的公眾期待與冀望。我想,這段經歷也或多或少影響了貝克漢,讓其在退休後動念返美創立邁阿密隊,再為推動美國足球運動發展盡己所能。

紀錄片精彩展現了貝克漢在不同生命階段的成長血淚與掙扎蛻變,從足球員的少年養成到初出茅廬,從獲足壇認可到大放異彩,從享譽國際再到屆退時的曲折際遇,從足球場上到場外的浮華世界,從個人心路到伴侶及親友,再再讓觀眾見證了,貝克漢不愧是一代神人,而其之所以能成為時代印記,背後是有如此跌宕迴腸、風雲莫測的傳奇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