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自我否定」拖住你的人生!心理師教你6招重拾信心

2025-08-01
靜靜的仰望風景,消化自我否定的聲音
靜靜的仰望風景,消化自我否定的聲音

文/ 蔡雅立 諮商心理師

在面對挑戰、失敗或與他人比較時,你心中是否常冒出「我不夠好」、「我又搞砸了」類似的念頭?這些聲音,其實正是自我否定的展現,也像是現今常聽見的流行語「內耗」,幾乎所有人在人生的某個階段都曾經歷這樣的內在拉扯,自我否定不僅拉扯著我們的情緒,更左右著我們看待自己的方式,影響我們的行為和決定。這篇文章將陪你一起走進這些內在聲音的源頭,幫助你理解它們從哪裡來、又為何如此熟悉,練習找回你原本擁有的價值與信心。

什麼是自我否定?揭開那個總在內心批評你的聲音來源?

自我否定是一種對自己能力、價值或存在意義產生懷疑的心理狀態。當一個人持續用負面眼光看待自己,將成功視為僥倖,將失敗視為必然與應得。即使努力取得成就,卻告訴自己「這只是剛好而已,我還遠遠不足」,失敗時也早已慣性地歸因於「是我不夠好」、「我本來就不配得到這些」,這種長期累積的負面自我溝通,也一步步構成了自我否定的高牆。總結來說,自我否定並不只是單次的自我批評,而是一種深層的、反覆出現的自我懷疑模式。

為什麼我總是否定自己?5個你可能沒察覺的心理根源

自我否定的形成並非偶然,也不是當事人故意要自貶、向著壞處看,而是與當事人曾經經歷的受傷、過往經驗和社會互動息息相關:

自我否定原因1:童年經驗

在童年時期,若經常被忽視需求、被責備,或者即使付出努力後也只是被指出不足之處,孩子容易感受不到自身努力的價值,並逐漸內化「我不夠好」的信念,長期形成低落的自我評價。

自我否定原因2:成長環境

孩子若長期從重要他人的態度或言語中感受到高度期待,卻很少聽見「你已經夠好」的肯定,便容易陷入一種「我必須做得更多,大人才對我滿意」的感受,進而養成以自我鞭策來換取愛與認同的模式。

自我否定原因3:家庭教育

若家庭教育中,照顧者較少使用肯定和讚美的語言,而較常以鞭策、糾正的方式來表達對孩子的勉勵,雖出於關心,卻缺乏情感上的正向經驗,孩子較難感受到「被欣賞」的感覺,進而習慣將自己置於「永遠需要更好」的位置。

自我否定原因4:社會文化

東方文化強調「謙遜」與「愛之深,責之切」的文化觀點,擔心讚美會使人驕傲自滿,導致家庭或教育現場中,較常糾正不足而較少正向表達。長期下來,孩子更容易記得批評與否定的話語,進而將嚴格的標準內化為評價自我的準則。

自我否定原因5:完美主義

受自我否定所苦的當事人,通常對自己設定過高標準,並將高標準視為「應該、理所當然」,也將任何缺陷視為全面的失敗,因此經常需要花費極大力氣維持完美形象,難以想像自己「不完美但仍有價值」。

這些因素往往交錯發生,逐漸內化成根深柢固的自我批判聲音,就像一面無形的鏡子,時刻提醒著我們的「不夠好」,逐漸成為一種根深蒂固的自我認同,也讓我們在面對生活中的每個挑戰時,習慣先責怪自己、懷疑自己。


你也有這些表現嗎?日常生活中常見的自我否定行為

自我否定的狀態可能以下列各種形式出現:

  • 總是懷疑自己的能力,即使做得不錯也覺得「只是運氣好」

  • 難以接受稱讚,被真心讚美時反而感到不自在、羞愧並快速回絕

  • 害怕失敗,即使有目標也難以嘗試新事物

  • 習慣性在任何事情中「找出錯誤」歸咎於自己,即便那本來就不是自己可控制的事

  • 經常與他人比較,總覺得自己「差一點」、「不如人」

  • 認為自己不值得被愛或被關心

這些表現可能影響人際關係、職場發展,甚至連帶影響情緒與身心健康。


自我否定不只是情緒低落,長期下來甚至會影響身心與行為

內在出現自我否定的聲音,靜靜地坐在岸邊
內在出現自我否定的聲音,靜靜地坐在岸邊

長期的自我否定,不僅傷害自我價值,它更像是一層層慢慢堆疊起來的壓力與傷痕,悄悄地侵蝕我們對自己的認同與信任,長期下來甚至會導致以下影響:

  • 心理層面:焦慮、憂鬱、自我懷疑、孤立感、成就感低落、無價值感

  • 生理層面:壓力荷爾蒙升高,可能引發睡眠障礙、頭痛、腸胃不適等

  • 行為層面:逃避挑戰、無法持續目標、依賴他人肯定、自我設限、不敢表達意見

  • 社會層面:與人互動時習慣性說出自貶或負面話語、無法自在與人溝通互動

各個層面交織的影響,很容易形成一種惡性循環,越否定自己,就越難看見自己的價值與能力,而看不見自己的價值,又讓你更難從心底相信自己是值得被愛、值得被認可的。


想重新找回自信?心理師推薦6種有效的信心練習法

信心並不是與生俱來的特質,而是可以透過練習慢慢建立的,只要願意從一點一滴的小行動開始,就能逐漸累積對自己的信任感。以下提供幾種實用的信心練習方法:

1. 察覺並調整內在語言

試著留意你對自己說的話是否過於苛責,每當意識到自己又在使用「自我否定」語言時,嘗試調整再重新對自己說一次。例如:遇到困難時,又無意識的自我否定「我真的很差勁」,重新調整告訴自己「我現在確實遇到困難了,其實我也正在學習如何應對」。

2. 書寫自我肯定日記

每天寫下3件你今天做得不錯的事,即使是再小的成就也必然付出相應的力氣,事情絕非理所當然的瞬間完成,這有助於訓練大腦看到自己的努力與價值。

3. 設定小而可達的目標

從日常生活中的小任務開始完成,例如:整理桌面、準時起床,累積「我做得到」的成就感。

4. 用「對待好友」的方式對待自己

每當遇到挫折又開始自我否定時,嘗試思考「如果今天是我的好友遇到同樣事情,我會如何對他說?」並且練習用同樣的方式面對自己的失敗。

5. 建立支持系統

與信任的朋友、家人或心理師分享你的想法與情緒,累積被理解與支持的經驗,有助於修復過去長期累積的自我否定模式。

6. 練習接受讚美

當被他人稱讚而感到不自在時,嘗試停下來感受那種不自在。先別急著回絕對方或告訴自己「那只是客套話」,練習誠實的對自己說:「雖然我現在還不確定我是否有那麼好,但或許他真的在我身上看見了某些優點。」重拾信心的路或許不容易,但你不孤單。每一個看似微小的改變與練習,都在一點一滴地修補你對自己的信任。如果你願意給自己一點時間與空間,去聆聽內在真正的聲音,你會發現:原來你一直都有值得被愛與被肯定的地方。

綻芯心理諮商所|陪伴你重拾信心,學會溫柔看待自己

你不是真的不夠好,只是不確定如何看見自己。每一次小小的自我鼓勵、每一個願意面對內在聲音的片刻,都是你在重建自信的旅程中前進的一步。如果你想探索內在信心與面對自我肯定的課題,歡迎立即預約,讓我們陪伴你一起探索那些曾經讓自己懷疑的過程,幫助你更靠近真實的自我,重新找回自己的力量與價值。

聯絡資訊:

綻芯心理諮商所:02-2501-6199(臺北市中山區復興北路280巷2號3樓,捷運中山國中站)

綻芯安和心理諮商所:02-2701-0030(臺北市大安區信義路四段187號7樓,捷運信義安和站)


延伸閱讀:

臨床心理師與諮商心理師區別是什麼?心理治療定義、方式及判斷準則

心理諮商或心靈成長課程?心理師帶你找到適合自己的療癒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