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失控的真正原因為何?心理師帶你理解它、面對它、管理它

2025-08-25

文/ 葉怡君 諮商心理師

日常生活中,每個人都會經歷情緒波動。然而,當情緒來得急促、強烈,甚至影響人際關係或造成自我傷害時,這可能就是「情緒失控」的警訊。但情緒失控不一定代表生病了,也有可能是源自壓力、未被滿足的心理需求,甚至長期累積的情緒未被理解而出現的反應。本文將由心理師帶你認識情緒失控的真正原因,幫助你理解這些反應背後的心理機制,並學習如何在情緒來襲時調整與應對,讓你能更穩定地與自己相處,也與他人建立更健康的連結。

情緒是什麼?情緒失控又是什麼?

情緒是人對內在需求或外在刺激的綜合反應,涵蓋主觀感受、生理變化(如心跳加快、肌肉緊繃)與行為表現(如逃跑、反擊、哭泣等)。情緒本身是中性的,能幫助我們理解自己、與他人互動、快速做決策,例如:害怕促使我們遠離危險,憤怒讓我們表達界線,快樂會強化人際連結。

而情緒失控是指個體難以有效管理與調節情緒,可能表現為情緒爆發、過度反應,甚至伴隨衝動行為,這與負責自我控制的大腦前額葉,以及威脅偵測與情緒啟動的杏仁核功能失衡有關。

需要留意的是,情緒失控並非情緒障礙(如間歇性暴怒症)的專屬現象,即便是心理健康的一般人,若長期處於壓力、過度疲累或經歷創傷,也可能出現激烈的情緒反應。

情緒失控症狀有哪些?認識情緒失控的常見症狀

情緒失控不只是會「大吼大叫」,它是一種複合式反應,可能隱含焦慮、無助、悲傷、失望、挫折等多種情緒,也可能表現出「我不知道自己怎麼了」的狀態。有時還會展現在生理症狀上,像是心跳加速、呼吸急促、出汗、手抖、專注力難以集中等。劇烈的情緒波動可能在短時間內轉換,例如從極度快樂轉為極度悲傷,且難以自行緩解。

衝動行為是另一常見表現,包括摔東西、對他人發怒、傷害自己或他人、突然斷絕人際關係,當情緒平復後,通常會感到懊悔、自責。

這些症狀可能單獨或同時出現,不僅影響生活品質,也可能破壞重要的人際關係,形成惡性循環。

情緒失控的原因為何?深入解析情緒失控的可能原因

情緒失控往往是多重因素交織的結果,可歸納爲心理、生理、家庭與社會環境因素。

1. 心理因素

  • 長期壓力負荷過重。
  • 過往有創傷經驗,如遭受虐待或忽視、情感剝奪。
  • 具有情緒障礙或精神疾患,例如:焦慮症、憂鬱症、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等。

2. 生理因素

  • 大腦功能異常,包含杏仁核過度活化或前額葉皮質功能低落。
  • 神經傳導物質失衡,如:多巴胺、血清素異常。
  • 荷爾蒙變化,如:青春期、更年期、經前症候群(PMS)。
  • 睡眠不足、慢性疲勞、血糖不穩定或身體疼痛等狀況,皆會降低情緒耐受度,也會使人更容易情緒失控。

3. 家庭與社會環境因素

  • 社會支持匱乏,像是缺乏支持性人際關係或是人際衝突頻繁。
  • 家庭功能失調,成長在情緒時常被忽略、貶抑、羞辱的家庭,長期缺乏健康的情緒示範。
  • 文化與性別角色期待影響,社會期待可能形塑對情緒的壓抑與偏見,最終以失控表現。

當情緒失控怎麼辦?10個情緒控管技巧分享

面對情緒失控,可分為當下立即應對與長期情緒管理2種因應模式。

情緒失控當下5個應對技巧

情緒失控的當下應對,焦點在於安頓自己,你可以:

  1. 暫時離開:先遠離情境、降低衝突強度,給自己時間暫停,避免做出衝動行為。
  2. 專注呼吸:嘗試444呼吸法,鼻子吸氣4秒、停留4秒、嘴巴吐氣4秒、再停留4秒,持續這樣的節奏呼吸,以穩定自律神經。
  3. 用感官回到現實:找到身邊的3種顏色、聽到的2種聲響、嗅聞1種可辨識的味道,用感官幫助回到此時此刻。
  4. STOP技巧:Stop(停止動作)、Take a step back(暫時退一步)、Observe(觀察身邊的人事物)、Proceed mindfully(有意識地行動)。
  5. TIPP技巧:Temperature(用冷水洗臉或喝冷飲降溫)、Intense exercise(進行激烈運動)、Paced breathing(調節呼吸)、Paired muscle relaxation(搭配肌肉放鬆)。

練習情緒管理的5大技巧

日常生活的情緒管理,焦點在於覺察情緒與健康調適,你可以:

  1. 正念練習:每天持續練習正念冥想,將能提升自我覺察並減少自動化的情緒反應。
  2. 情緒日記:紀錄情緒、觸發事件與反應,有助於辨識模式與發展新的因應策略,有意識地增加細緻的情緒詞彙,透過語言標記「我現在很挫折、很委屈」能幫助大腦啟動。
  3. 建立支持系統:與朋友聊聊、參加社交活動、增加人際接觸,減少孤立感、提升心理韌性。
  4. 健康生活習慣:維持充足睡眠、均衡飲食與運動習慣,都是穩定情緒的基礎。
  5. 尋求專業協助:若情緒失控嚴重到影響生活,建議尋求精神科醫師與心理師的專業治療協助。

如何面對與陪伴突然情緒失控的人?

  1. 保持冷靜與穩定:你的情緒穩定有助於安定對方,也能避免情緒隨之升高。
  2. 傾聽與同理:情緒高漲時前額葉會暫時失效,此時應避免評論對方的情緒,例如「你太誇張了!」、「有必要嗎!」;而是試著協助對方用語言描述自己的感受。
  3. 簡短回應即可:傳遞安全感與接納,例如:「我知道你現在很生氣,我會在這裡陪著你。」請記得無需在當下試圖解決一切。同時在安全的情況下,可以提供對方做決定的機會,提出「你想現在談,還是晚點談?」的問題,也有助於恢復控制感。
  4. 適度設限:可以向對方表達「我在意你,但我不能接受這樣的對待。」或是「我們都冷靜一下,待會再談。」給予彼此空間直到情緒緩和。
  5. 尋求專業協助:若有安全疑慮請立即聯繫119;若情緒失控反覆出現,則建議陪伴對方尋求專業治療。而照顧者本身也應該注意自己的情緒健康,以及時尋求支援。

情緒失控不是你的錯,讓綻芯陪你重新理解自己

情緒失控並不代表你軟弱或無能,而是內在系統發出的求救訊號,當我們能認識情緒、理解背後成因並學習合宜的調節方法,就能逐步掌握生活的主控權,同時也能成為他人情緒風暴中的一盞燈。如果你常經歷情緒突如其來地爆發,甚至因此影響到人際關係與日常生活品質,不妨試著與綻芯心理諮商所的心理師聊聊。

無論是一對一面談,或是在熟悉的環境中進行線上心理諮詢,我們都會在你最需要的時刻,陪你一起走過情緒的高牆。並透過心理諮商的過程,協助你更認識那些反覆出現的情緒狀態,釐清影響情緒失控的因素,幫助你從理解自己開始,重新找回那條穩定與自我掌控的路,也讓情緒不再只是敵人。

延伸閱讀:

焦慮的無限輪迴-認識強迫症(OCD) 

是內向還是真的社恐?社交焦慮症原因、症狀與改善方式全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