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離焦慮症不是你的錯!瞭解成人分離焦慮症,和自己和平共處
小婷一向獨立能幹,但只要男友出差或晚下班,就會狂傳訊息、連打電話給男友。理性上她知道「他只是工作」,情緒上卻無法停止擔心,男友感到壓力與窒息,最終選擇分手。朋友們不解:「平常的小婷不是這樣的人啊?」而她自己也陷入懷疑——為什麼總是在感情裡重複同樣的困境?這樣的狀況,其實正是成人分離焦慮症的典型場景。接下來就為你解析成年分離焦慮症症狀與治療方法,幫助你降低分離焦慮症對生活的影響。

分離焦慮症是什麼?大人、小孩都會有的心理困擾
分離焦慮症(Separation Anxiety Disorder, SAD)是一種以「對與依附對象分離時產生過度焦慮反應」為主要特徵的心理困擾。
不只小朋友,大人也會有分離焦慮症!
提到「分離焦慮」,許多人會想到小孩上學哭鬧、夜晚不敢獨自入睡等情境,但實際上,分離焦慮並不只出現在兒童身上,成人也可能受到影響。
根據《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五版(DSM-5)的最新定義,分離焦慮症的診斷範圍已從原本只適用於兒童與青少年,擴展至所有年齡層,也就是說,「成年人的分離焦慮」是一種被正式承認的心理困擾。
成人分離焦慮症和兒童的差異為何?
成人的分離焦慮表現與兒童不同,可能體現在以下與人相處的情形:
- 過度依戀伴侶
- 難以忍受獨處
- 對分離特別敏感
甚至出現下列身心症狀:
- 胸悶
- 心悸
- 情緒焦躁
許多成人長期忽視這些情緒反應,以為自己只是「比較黏」、「太在乎對方」,用這些理由合理化自己焦慮的行為,卻延誤了尋求幫助的時機,甚至無意間破壞了自己在人際關係中的平衡與價值感。
成年分離焦慮症症狀有哪些?5種常見症狀一次瞭解
每個人在與重要他人分離時,都可能會感到不安,但如果這樣的情緒強度特別高、持續時間很長,甚至影響到日常生活與人際互動,就可能是分離焦慮症的表現。以下是5種常見的症狀與具體情境:
1. 對分離或預期的分離感到強烈困擾
例:小俊聽到伴侶即將出差,當晚開始有強烈的焦慮與恐懼,很希望伴侶不要去。
2. 過度擔憂依附對象安危
例:一位母親在面對孩子沒即時接通電話時,就立刻聯想到車禍,導致心神難安,直到確認人沒事,或是人已經到家後情緒才消停。
3. 害怕獨處或離開熟悉場域
例:阿綠獨自在家時,腦中都會浮現「自己被丟下了」的念頭,只能開著電視、不停與朋友通話才能撐過夜。
4. 專注力被依附對象綁架
例:小芳只要伴侶未立即回訊,腦中反覆浮現「他是不是不愛我」等種種疑問,導致工作不專心、效率大幅下降。
5. 出現無法解釋的身體症狀
例:阿Ben每逢妻子回娘家便胃痛、腹瀉,但醫檢結果卻都正常。經過心理師評估後,才確認為焦慮反應。
分離焦慮的本質,並不是「愛太深」,而是對「分離」本身充滿強烈不安與恐懼。當這樣的情緒超出自己可以調適的範圍,就可能以焦慮、控制、逃避等方式呈現,無形中影響著我們的人際關係與自我認同。
如果你或身邊的人也有類似的困擾,也許可以停下來思考一下:這可能是一種心理困擾,值得好好理解並療癒。
坊間成人分離焦慮症測驗有用嗎?可以用來作為醫學判斷嗎?

現在網路上有許多心理測驗,例如「你有分離焦慮嗎?」、「你的依附風格是什麼?」這些測驗雖然能提供一些初步參考,但多數測驗缺乏科學依據,結果也可能因情境而有偏差。如果過度依賴這些測驗結果,甚至為自己貼上「我有病」的標籤,反而可能限制了自我理解的空間。
成年分離焦慮症涉及多層面,無法透過簡單測試、問卷便測出
心理困擾往往牽涉到許多層面,包括早期經驗、依附風格、自我認同、情緒調節能力等等。以分離焦慮為例,有些人平時冷靜理性,一旦進入關係就像被打開開關般情緒崩潰;也有些人外表堅強,內心卻極度害怕被拋下。這些都不是一份簡單問卷能測出的。
正確做法:透過心理諮商晤談真正理解自己
在心理諮商中,重視的是「個別化評估」,透過一次次晤談、共同理解生命經驗,心理師會協助釐清問題的脈絡,而不是急著貼上「你是某種症」的診斷。與其問「我是不是有分離焦慮?」也許更重要的是問:「是什麼讓我這麼痛苦?」、「我該怎麼面對這樣的自己?」真正的療癒,從理解自己開始。而這條路,不需要你一個人走。
成年分離焦慮症治療方式介紹:從4個層面化解分離焦慮
很多受到分離焦慮困擾的人,心裡常會冒出:「我是不是太依賴人了?是不是不夠獨立?」之類的自責念頭。其實,這些情緒很可能源自過去累積許多「失去」卻沒被好好安放的經驗,讓你無法相信重要的人不會突然離開。
針對分離焦慮的治療方式有很多種,會依據每個人的背景與需求有所不同,通常可以從以下4個方向著手:
1. 調整自身認知
協助辨識「災難性思考」與過度解讀訊號的模式,學習用更理性方式看待分離與安全。
2. 早期經驗探索
理解自己的依附歷程,重建安全感,學會在關係中保持自我與連結的平衡。
3. 情緒調節訓練
學習覺察情緒、表達自身感受,並透過讀書、運動等方法,抒發焦慮、恐慌等負面情緒。利用這些實用的技巧來管理焦慮、穩定情緒反應。
4. 療癒童年創傷
若分離焦慮與早期失落創傷有關,則需用更溫柔、漸進的方式陪伴處理,避免再度受傷。
有分離焦慮症怎麼辦?讓綻芯幫助你和焦慮好好相處
當你因分離感到不安,並不代表你太黏、太依賴,而是過去的經驗教會你用焦慮來保護自己。透過心理諮商不是要「改變你」,而是幫你「理解自己」,陪你練習新的情緒模式。透過與心理師的連結,你會慢慢發現——原來,有一種更穩定、更溫柔的方式,可以和他人建立關係,也能好好和自己相處。
如果你正經歷類似困擾,不妨試試看找綻芯心理諮商所進行心理諮商,讓心理師陪你一起走過焦慮,慢慢找回安全感與自在的生活,透過心理師晤談、狀況評估,帶你釐清自己的想法與生命歷程,幫助你更瞭解自己、找到適合自己的焦慮緩解方式,可以更泰然自若地面對分離。真正的療癒,不是讓你不再害怕分開,而是即使分開,也能夠安然自處。假如你有相關諮商需求,可以現在就和綻芯心理諮商所預約諮商,或是預約線上心理諮詢,在自己最熟悉、最放心的環境,接受探索與療癒身心的旅程。
延伸閱讀:
你經歷過童年創傷嗎?心理師教你如何從創傷中自我修復
腦袋一直想事情睡不著?焦慮失眠怎麼辦?一篇帶你瞭解改善失眠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