憂鬱症心理諮商有用嗎?認識憂鬱症治療方式、諮商歷程與注意事項

2024-04-10

文/呂翊彰諮商心理師

近年來有許多演藝人員自殺的新聞,衛生福利部公布的國人死因統計,自殺2021年為第13名,2022年上升至第12名,其中8、9成為憂鬱症患者。此外,憂鬱症的症狀會導致生產力下降而造成損失,世界衛生組織(WHO)預測,2030年憂鬱症將成為全球社會經濟負擔第一名的疾病,憂鬱症儼然成為重要的議題。本文將說明憂鬱症成因、藥物治療與心理諮商的差異、心理諮商如何輔助憂鬱症治療及注意事項等常見洽詢疑問。

憂鬱症的成因有哪些?可能會有哪些影響或潛在徵兆

憂鬱症的成因多重複雜,每個人可能誘發的因素不盡相同,大致可分為以下幾種:

  1. 遺傳因素:二等親內有憂鬱症病史,發病率會大幅提升。

  2. 生物因素:憂鬱症與大腦構造、內分泌及血清素、正腎上腺素或多巴胺等腦中神經傳導物質有關。

  3. 身體性因素:生理疾病(如:失智症、癌症等)可能誘發憂鬱症。

  4. 心理社會因素:童年創傷經驗、生活壓力事件、認知扭曲、失落等也可能導致憂鬱症。

憂鬱症可能會造成心情低落、喪失興趣、食慾或睡眠改變、失去活力等,甚至無價值感有自殺意念或計畫,不只影響社會功能,也可能讓身邊的親友承擔壓力。在這裡歷程中很容易感受到寂寞、挫折,而難以前進,其實憂鬱情緒的出現可能是在提醒我們:「已經不能再忽視自己的感受了!」、「該尋求協助了!」,如果這時候仍選擇繼續用原本的方式面對,容易陷入痛苦的循環,這時尋求幫助或接受治療就是很重要的選擇之一。

憂鬱症的治療方法:藥物治療 VS 心理諮商

治療憂鬱症的方式相當多元,其中最常見的則是藥物治療與心理諮商,當自己陷入憂鬱時該如何選擇合適的治療方式,考量的因素許多,需要仔細的評估。

藥物治療

藥物治療透過抗憂鬱藥物幫助血清素、多巴胺、正腎上腺素等神經傳導物質分泌,以達到緩解憂鬱症的效果,身心科醫師會依據患者症狀等評估因素開立藥物,服用後依據每個人體質可能會有抑制性慾、噁心、便秘等不同副作用。

此時需要與醫師討論調整劑量或更換藥物,找到真正適合自己的藥物,服用一周至一個月後才逐漸出現效果;若想要減藥或停藥,請務必與醫師討論,避免自行停藥後使憂鬱症再次復發。

心理諮商

如果說藥物治療是針對症狀,對症下藥,心理諮商則是回到根源,透過深度自我探索,挖掘造成憂鬱的緣由,並嘗試尋找應對的策略或共處的方式,重建自我。而依據心理師所受的專業訓練不同,會依據不同學派的理論、技術進行諮商。

以治療過敏性鼻炎作比喻,憂鬱症的藥物治療像是看西醫對症下藥,改善流鼻涕的症狀;心理諮商則如中醫著重於改善體質。藥物治療與心理諮商的方向並未牴觸,可以同時併行,通常效果會優於選擇單一種治療方式。

心理諮商如何輔助憂鬱症治療?從案例了解憂鬱症心理治療歷程

小明本身心思細膩、多愁善感,歷經一場失戀後更陷入憂鬱之中,吃飯時只吃幾口就沒有食慾,每天以淚洗面;原本喜歡出門到處走走的小明,變得每天只想躺在床上,原本以為悲傷幾周後就會好轉,沒想到這樣的狀態持續了幾個月,甚至出現「活著沒有意義」等想法。

當家人意識到小明狀況不對勁,已經不知道如何幫助小明,因此帶小明到身心科診所看診,經過醫師評估開始服用藥物,而醫師也建議小明可以嘗試同時進行心理諮商。

初期,小明因為剛開始服用抗憂鬱的藥物,出現了一些副作用,較為頻繁回診與醫師討論藥物的調整;心理諮商的部分,心理師鼓勵小明將痛苦傾訴出來,並給予同理與陪伴,小明感受到被理解而逐漸與心理師建立諮商關係。

隨著副作用穩定、藥效開始作用,小明的情緒有稍微緩解,而心理師也隨著關係的建立,陪伴小明探索在關係中的需求,並發覺內心的渴望,尋找合適的應對策略。隨著情緒穩定,小明與醫師討論後,漸進地減藥,也持續透過諮商認識自己,進而提升自我價值。最終經醫師評估,小明停藥,感受到自己有能力面對生活與關係,與心理師討論也將諮商結案。

小明的例子是部分憂鬱症患者求助藥物治療與心理諮商可能會經歷的歷程,惟每個人導致憂鬱症的因素不盡相同,在治療期間所經驗到的及治療效果也會有很大的不同,需要持續與醫師及心理師討論、進行全方面評估,始能擬定適合自己的治療計畫。

洽詢心理諮商時的常見疑問與注意事項

1.透過心理諮商輔助,憂鬱症治療多久才會有變化?

決定透過心理諮商治療憂鬱,常會著急能盡快解決問題,然而心理諮商需要一些時間建立關係,足夠的信任才能將內心真正的感受與想法向心理師傾訴,根據致使憂鬱的因素嚴重度及複雜度,所需的時間也會不同,通常6~8次情緒可能可以獲得緩解,然而要療癒內心的核心需求,則需要花費更長的時間。

2.心理諮商費用如何計算?

心理諮商的收費依據不同心理師專業訓練、諮商經驗與對自己收費期待等考量,而有所差異,通常落在每50分鐘2,000元至4,000元不等。建議每周進行一次會有較良好的效果,若因經濟考量而有預算上的限制,則可以與心理師討論調整諮商的頻率。

3.心理諮商後可以減藥了嗎?

心理諮商後若情緒獲得緩解,可以與醫師討論是否減藥,經醫師評估情況確實有所改善,醫師會循序漸進地調整藥物的劑量,需要注意的是不要自認狀況改善自行減藥或停藥,通常在憂鬱症狀消失後,仍需要持續服用抗憂鬱藥大約六個月的時間,才能完全康復,若自行停藥容易提高憂鬱症復發的機率。

綻芯心理諮商所|透過心理諮商更加了解自己,陪伴你找到心方向

因為精神疾病汙名,有許多人明明深陷於憂鬱症的痛苦,卻不願尋求治療,憂鬱症僅是生病了,若發覺自己可能有憂鬱症,即早就醫尋求專業意見,與身心科醫師、心理師諮詢討論治療方向,好好接受治療,是有機會痊癒的,治療憂鬱症不需要孤軍奮戰。

若有相關的需求,歡迎立即預約,對於諮商若有任何疑問也歡迎與專人聯繫,讓綻芯心理諮商所與你一起找到心的方向。


聯絡資訊

綻芯心理諮商所:02-2501-6199(臺北市中山區復興北路280巷2號3樓,捷運中山國中站)

綻芯安和心理諮商所:02-2701-0030(臺北市大安區信義路四段187號7樓,捷運信義安和站)


延伸閱讀:

寫給經常自我批評的你:心理師談內在找碴鬼的影響

心理諮商有用嗎?去心理諮商聊什麼好?一次了解心理諮商常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