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給經常自我批評的你:心理師談內在找碴鬼的影響

2023-12-14

撰文者:許傑銘 諮商心理師


我好糟糕!」

「我好爛!不可能會有人喜歡我」

「我這麼笨手笨腳,什麼事都做不好」

「我是個失敗者......」


你的內心也住著這些自我批判、苛責的聲音嗎?總是在生活中某些不經意時刻時打擊你、評價你?沒辦法真正喜歡與認同自己,總是覺得自己像「冒牌者」?你可能也受到「內在找碴鬼(inner critic)」的影響。讓我們一起藉著本篇文章,認識內在找碴鬼,從中找到不受影響的方式。

內在找碴鬼的由來

「內在找碴鬼」就像住在身體裡的小惡魔,持續的對自我攻擊和批判,而這些內在的聲音,起源於「創傷」。無論是受到父母親或照顧者的肢體暴力、情緒上的虐待、言語貶低、羞辱、忽視、遺棄等等。

當父母親沒有提供給孩子足夠的正向回饋、安全感時,孩子就容易活在焦慮與恐懼當中。有些時候,父母可能甚至沒有明確的做出攻擊,或說出貶低的語言,但孩子也能從父母的表情、眼神或行為的態度間察覺到評價。儘管父母口頭上表達對孩子的愛,但行為卻不一致地充滿不在乎,孩子依然會接受到「我是不夠好的」、「我是沒人愛的、不值得被愛的」訊息。

對年幼的孩子而言,父母親就是全世界,會盡其所能的去得到父母的接納與認同,逐漸地在心中學習父母的規矩,發展出一種「生存模式」,孩子會變得追求完美,以減少被父母拋棄的可能,或藉此得到關愛。但多數時候,孩子是在追求一個不可能達到的目標,無論他們怎麼做,都沒辦法得到父母的認同,這些追求會發展成更加尖銳的內在聲音,形成心中的內在找碴鬼,就像重複播放父母挑惕,否定的語言一般。這些內在的聲音,不但沒有提供我們健康、適度的自省或回饋,反而會隨著時間演變得越來越苛薄、過度,有害地批評或攻擊我們,讓我們感覺自己很糟糕!

認識內在找碴鬼的可能影響

在諮商工作中,也時常觀察到一些來談者的內心有內在找碴鬼的影子,他們心裡往往有許多自我批判的聲音,對生活各個層面造成巨大的影響。

在工作中,因為從來不曾對自己的表現感到滿意,所以時常是在永無止盡的忙碌中度過,不停地追求更好,即使從外人眼裡看來,已經有所成就,但他們仍然給自己很低的評價。

在關係裡,也許是因為從來都覺得自己不夠好,所以沒辦法打從心底相信,有人願意陪伴在自己身邊,相信自己值得被愛,可能因此變得迎合、討好,以他人的需要為需要,隱藏自己的需求和喜好。

對自我的認同,也因為從來就不知道能夠「做自己」,因此對「自我」的概念感到模糊,對於「我是誰」、「我要什麼」的感覺相當不明確。內在找碴鬼,會讓一個人的自尊長期受到打壓,讓我們無法真正喜歡自己。

如何不讓內在找碴鬼持續影響?


謝謝閱讀至此的你,如果你也受內在找碴鬼所困擾,閱讀到這裡的你已經相當有勇氣,已經跨出不容易的第一步,相信你對這些困擾,已經有更進一步認識,真的是相當不容易的開始。

如果你希望能減少內在找碴鬼的影響,可以從練習從覺察找碴鬼開始,在哪些時候會受到找碴鬼的影響?自己又是如何受到影響?嘗試告訴自己,內在找碴鬼並不是我們真正的一部分,是我們從過去的經驗裡,逐漸學習到的生存策略,是這些內在的聲音有問題,而不是自己有問題,是這些聲音很糟糕,但並不代表自己很糟糕。因此,你可以大膽的跟這些聲音說不,試著讓它們停下來。過程中,你可能會覺得有些困難,或進進退退,請不必自我苛責,這本來也就是一條不容易的路。若仍然覺得有些困難停止這些內在的聲音,仍然覺得困惑、迷惘,也請適時地允許自己一個求助的機會,讓心理師陪伴你一起走過這段辛苦的路。




延伸閱讀:

「我是冒牌者」?心理師淺談冒牌者症候群以及克服的方法(1/3)

「我是冒牌者」?心理師淺談冒牌者症候群以及克服的方法(2/3)

「我是冒牌者」?心理師淺談冒牌者症候群以及克服的方法(3/3)


圖片來源:unsplash

參考資料:

陳思含(譯)(2020)。《第一本複雜性創傷後壓力症候群自我療癒聖經:在童年創傷中求生到茁壯的恢復指南》(原作者:Walker, P.)。台北市:柿子文化。(原著出版年: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