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日是好日》:和心理諮商有關的聯想

2025-07-30

文/吳季軒 實習心理師


人為什麼值得諮商?甚至為什麼有人會進行以「年」為單位的長期心理諮商呢?關於這個問題我想到日本電影《日日是好日》,其中有一段文字是這樣子的:

「下雨的日子聽雨聲,

運用全身感官,品味當下瞬間,

下雪的日子就看雪,

夏天感受暑氣,

冬天感受刺骨的寒風,

『每天都是好日子』是這個意思。」


https://eiga.com/movie/88063/gallery/5/


《日日是好日》將女主角典子學習茶道十年左右的時間,濃縮在不到兩小時的電影中。典子在大學畢業之際對於未來的彷徨中,聽取親人的建議開始學習茶道。

電影中有一個情節是,因為隔日有公司內部的升職考試,典子打電話向老師請了假,本該是跪坐著砌茶的時間,人卻還在家裡,書桌前的典子感到自己的心無法安頓,儘管平常上課的時間已經過了,還是決定前往茶道教室。

關於長期心理諮商的理念

學習茶道前,典子在對未來的不安中苦惱,電影中也沒有敘述學習茶道如何「回應」典子的苦惱,茶道僅是「映照」出典子的狀態。

當典子對自己該是什麼模樣感到茫然時,他砌茶時的動作也生疏猶疑,但隨著持續練習,如老師所說的身體記住了砌茶,典子在茶道的持續映照中覺察自己,並更加認識自己,體會到自己和茶道貼合在一起的感受。但季節遞嬗,進入冬天,老師告訴典子再來要用有火爐的方式來砌茶,身體的角度,過程的步驟都有差別,典子失去了好不容易得到的自在和熟稔,從頭來過。

https://www.nichinichimovie.jp/

這不就是人生嗎?我們進入了新的階段,因為不熟悉所以辛苦,那可能包含還沒習慣的生活模式、工作任務、人際關係等等。因為努力學習適應,終於我們開始感到自在,但新的階段又來到,生活中各個面向又讓我們覺得格格不入。電影中茶道隨著季節變化,典子的生活也隨著年齡增長有不同的挑戰,但不曾改變的是一次又一次的砌茶中將自己投入,獲得沉靜,獲得觀照,獲得持續的體悟。

學習茶道的人來來去去,也讓我想到來談者與諮商的關係。在我的認識與體會中,長期心理諮商和茶道一樣,都是中性而穩定的,在茶道和諮商中,進入其中的人,會有一些固定的事情可以做,比如砌茶、比如述說,茶道和諮商都是接受一切不做評斷的,也都不強調主動做到什麼,因為穩定的維持這個空間的存在,就是在茶道與諮商中最珍貴的積極。

諮商如何體現「日日是好日」?

多數人喜歡晴天勝過雨天,光是天氣因素似乎就無法「日日是好日」了不是嗎?遑論心情比天氣還善變,心情不好的時候怎麼能說「日日是好日」呢?

正因為諮商的一個珍貴之處在於「穩定的關係」,關係穩定了,人就能夠進行更細緻的情緒脈絡覺察。當變化不是完全無法理解與無法預期,人就可以為變化做準備,甚至在遇到變化時,從一個穩定不變的立場,去觀察其中重要的,有意義的,甚至讓人覺得值得的事情。於是,儘管客觀上「日」有好壞之分,但在我們主觀的現實中,似乎日日都能有些好的感受了。


延伸閱讀:

DDDD惡魔的破壞,你是我絕對的存在(上)

從《永夜星河》看慕聲學習自我接納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