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的伴侶諮商師告訴你,如何找到問題與另一半正確的相處

2020-09-17

作者:馬康哲 諮商心理師 

在親密關係裡尊重、體貼、感謝對方,是重要的立場與態度,被對方重視、珍惜也同等重要。這是情緒系統中慢慢堆砌出來的。

這些年來我在工作中、生活上接觸到一些人訴說自己在親密關係裡委屈、感慨,理所當然地付出很多卻不被重視。這些人有男、有女、有我的朋友,和他們探索這些付出與照顧家人的觀念是怎麼養成的?又怎麼成為習慣的?前一個問題,倒是很一致的指向成長的家庭環境塑造出來的,而後者的習慣,很多人沒想過,或者告訴我沒有想太多,很自然就去做了。

多寡沒有絕對的好壞。親密關係中,一方事情做超多另一方做得少,或是一方話超多另一方話極少,是很常見的情形,有人說得少(多)做得多(少)的情形也是關係裡常見的。彼此雙方都接受有時自己多擔待一點,有時對方多處理一些,壓力下情緒與關係的張力,能具有彈性調整與平衡,是我們樂見的。當互動演變成為一種固定的模式,例如,有人總是成為第一個出面處理事情、指揮做決定、張羅大小事的時候,或是家人每每遇到事情第一個反應很習慣地找你問、找你幫忙、找你代為處理時,需要注意的是你「過度」高功能了嗎?有「過度」高功能者就會對應著「過度」低功能的人,那麼他們是誰,是怎麼運作堆砌這高低功能的模式?

「過度」出現時,往往有幾種並存的背景。著急,是其一。我們想要趕快排除眼前這個不悅目的事情。迅速處理掉、做完它,它就會消失,我們的著急就會減緩或消失。當我們聽到他人講話說到「怎麼辦?」、「我不會!」、「好討厭喔!」、「真的要嗎?」...,透露出他人的無助或脆弱的訊息、不耐煩或厭惡的語氣或神態,彷彿聽到一個開啟的指令,在他人還沒開口表示需要援手之前,「過度」高功能的人便已經自然地出列,同時展現「助人」的行動。「急」這個感覺如何引起你身體的變化?開啟你的行動?

我的比較好。有人可以同時多工使用三口爐做五道菜、進行洗衣和地板清潔,這是我還蠻常聽到的情形。「過度」高功能的人,付出的包括做事行動、縝密準備的心力,他們多數表示我來比較快、我做得比較好、我懂我來做。隨著時間與次數的累積,心中出現批評或責難,像是「跟你講你也不懂啦」、「這樣做不對,要怎樣...」、「講那麼多次還不會」,漸漸地伴侶一方承擔的越來越多,另一方負責的越做越少。被看見被感謝的需要,「理所當然」越來越強烈。

依賴,也是現象之一,是關係裡「過度」高、低功能提供互惠的元素。養成依賴,更需要一位過度高功能的照顧者,代為承擔責任或勞力的人搭配。「過度」低功能的人需要伴侶幫忙,也認定伴侶會替代自己處理事情,往往在關係中順從伴侶的想法或決定,不堅持自己的立場,也不表達自己的想法,或是認為自己的想法不重要,因此依賴他人是更好的選擇。我們可以觀察到依賴展現在「過度」低功能的人不願意或不能為自己負責做出決定或選擇,需要承擔的事情總是不得已的情形下必須做的。有時這也讓過度高功能的人需要這份依賴,得以繼續維持高功能的表現。這裡做個提醒,依賴的人不見得不懂或不會做事,他們的做事能力有可能很好。

忍。人在忍的時候,多少都帶著用力、非自然的呼吸。每個人承載的忍耐、容忍都有其不同的限度,這是站在自己的立場與腳色上會有的限制。「忍一下」這可能來自家庭裡長年甚至多世代灌輸的觀念,可能希望可以維持看似平靜、不衝突的關係,也可能在互動經驗中學會用來應付緩和衝突的方法。能忍,沒有不好。而沒有極限的忍,是忽略了基本自我的界定與立場,包括原則、價值、愛與被愛、尊重、責任...等。

你的就是我的;我的就是你的。這是伴侶二人情緒與自我的融合,分不清你、我。看到伴侶的問題困境等於自己的問題困境,看到伴侶無助彷彿自己需要代理解決;伴侶處理的事情或情境反應行動慢了一點或沒有頭緒,就如同自己遇到相同的狀況一般,直接跳進去做就對了。又或者家務事是共有的責任,先看不下去、忍不下去的那個人,就動手獨自完成。短短的時間裡完成訊息進入到行動產生結果的歷程,這是高度融合下的自動化反應。

過度高功能與低功能的互惠關係是伴侶中採取順應姿態的一方,接受大量未分化情緒的結果。順應方的假自我(功能性自我)併入支配那一方的假自我之中,而支配方在此雙人關係承擔越來越多責任。(Gilbert)

請你觀察一下,當你遇到狀況身心又忙又累的時候,你的身邊有誰?他們各自在做甚麼?你說了甚麼或做了甚麼請旁人幫忙?這幫忙是由他人代勞免除自己的困擾?幫自己一起做一起處理?還是通通自己來,他人只要在一旁看著陪著就好?這是基於怎樣的想法和經驗做出的選擇呢?

關係中能否保有一部份的自我。我們可以用各自的方法來做事,有各自的想法來因應,或者用我們的方法一起處理,過程中我的感受和你的感受不會全然一樣。「過度」高低功能的伴侶,理所當然地以為高度付出就會被感謝,忽略自我需要承擔的責任是有上限的;看似不做事、不負責成為受惠的一方,實際上她交付出自我,自我過度負荷與沒有自我,雙雙都覺得委屈、不快樂。「草」與「寶」的現象,「過度」高、低功能只是其一。

本文刊載於:馬康哲的部落格 

#bowenfamilysystemtheory

#bowen家庭系統理論在台研究及運用中心

#bowen理論的實踐與運用初階班

#包文理論

圖片來源:Pex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