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總是陷入無效行為的鬼打牆迴圈模式?煮義大利麵帶來的啟示…
撰文者:曹國璽 諮商心理師
志杰學習煮義大利麵,照著包裝袋的說明" 水滾後,水煮8分鐘" 把麵煮好,同時,準備好醬汁,再把煮好的麵和醬汁再次煮沸。
志杰對於工作也有自己的看法,認為事情有一定的處理方法,當他發現同事沒有依循著正確的方法做時,就主動"提醒同事"。
常常,我們依循著腦中的規則行事,如同照著義大利麵的說明書來煮麵。
只是,吃麵的是自己,自己才是決定麵好不好吃的人。
志杰發現照著說明書煮的麵,吃起來,義大利麵體太軟,
「為什麼我照著說明作,結果卻不好?」
「我要繼續照著說明做嗎?還是要調整?」
志杰和心理師分享了工作上人際壓力,透過心理師,志杰發現自己與同事互動受到腦中的規則主導,他認為事情有一定的處理方法,特別是公司有制定的SOP時,當發現同事沒有依循著正確的方法做時,就主動"提醒同事"。
志杰了解照著腦中的規則做是造成人際關係緊張的因素,要怎麼辧?
心理師詢問志杰對於目前工作的期待是什麼?志杰表示只想好好安心的工作,領到薪水。
那就問自己:
「提醒同事該怎麼做事情,有助於得到自己所要的嗎?」
「同事所做的事情有影響到自己嗎?
當同事所為沒有影響自己,說了結果是什麼?不說的結果是什麼?」
志杰了解到義大利麵包裝袋上煮麵作法說明是指麵在水中煮好的時間,未考慮到之後和醬汁煮沸時間。
他決定縮短煮麵時間,留些時間醬汁煮沸,果然發現麵和醬汁結合的很好,麵也很彈牙!
同時,志杰決定當看到同事的做事方式不影響自己時,不再提出意見,發現這樣做,心情平靜不少,可以更安心的工作了。
學習覺察腦中的想法對於行為的影響,同時觀察照著腦中想法去做的結果是否符合自己的期待,若不符合自己期待,自己可以決定要不要聽從腦中的想法,或是調整腦中的想法。就像煮義大利麵,照著說明書煮,發現麵太軟,自己可以決定要不要照著說明書煮麵。
麵好不好吃決定要怎麼煮麵,行為結果決定行為,而非腦中想法決定行為。
#接納與承諾治療取向(Acceptance And Commitment Therapy ACT)
#認知脫勾
文章來源:
同場加映: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