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治療觀點下的中年情緒問題

2021-03-26

家族治療是指藉著分析家庭中各成員之間複雜且缺乏平衡的關係,來了解個別的病態角色與精神病理,並藉各種理論對家庭中所呈現之病理現象做分析治療,以建立可以處理內在與外在衝突的健康家庭功能單元。

而家族治療所關切的,我們透過陳冠宇醫師於2013年演講內容與大家分享,透過陳醫師精心鑽研心身醫學及家族治療多年且豐厚的體會,累積而成的專業珍寶,佐以眾多臨床個案的生命故事,讓各位細細感受家族治療觀點下「中年情緒問題」與家庭之間的連結。

主講者:陳冠宇 醫師

我想和大家分享的第三件事情是有關處理成年病人的經驗,大約十幾年前我開始發現這樣的一件事情... 不管是三十歲、四十歲、還是五十歲的病人來找你,男的女的都可以,他們可能有焦慮症、恐慌症、憂鬱症等等的情緒困擾。我剛開始不知道,只把它們當成是一般的疾病,但後來我抓到一個重點,我會問他們:「請問您結婚了沒有?」如果結婚了,「那您跟您太太/先生的關係怎麼樣?」結果就問到關鍵了。當然不是百分之百, 但很多人常常都是因為婚姻關係的不協調而衍生出很多的困擾。

也就是說,在我們人生成長奮鬥的過程... 在我們最輝煌,或者我們精力最旺盛、最有創造力、對社會最有貢獻的時候,建立一個好的親密關係是很重要的,就像人們常說 有個家的避風港。可是有些人因為家庭的關係,因為各式各樣的原因,感情觸礁了,倒不一定會離婚,而是婚姻就「冷」在那邊,從相敬如「賓」變成相敬如「冰」,最後變成 相敬如「兵」。我自己常常在想,需要多多鼓勵這些夫婦去進行夫妻的會談,但可能是資 源有限,到現在還沒有辦法非常完整的實踐。我有位個案轉介給我們的家庭治療師,他就覺得自己各方面有很多的進步,因為他人生碰到很多的事情,但這些事情遇到了太太 卻不知道該怎麼處理。

在這裡我也和大家分享一個概念叫作「原初親密關係」,也就是我們和原生家庭的關係。我們所有的人,即使沒有結婚,沒有男朋有女朋友... 都沒有,但我們都有親密關係的機會,即使是在機構長大的孩子也是。我有個阿姨當過孤兒院院長,到現在很多她當年的孩子就是記得,這就好像他們的媽媽。我阿姨一輩子沒有生過自己的小孩,但她自己和這些孩子的關係就是一輩子的,因為他們是她照顧的。這是最原始的親密關係。我們最原始的親密關係常常影響我們後來的親密關係,所以家族治療在這一點,佛洛依德先生早就發現了。一個人在中年時出現精神或情緒方面的問題,我們常常回頭去看他們幼年的發育,看看他們的親密關係。

我自己發現一件事情,特別是在兒童青少年的工作裡面更是如此... 如果家庭中某一件事情(例如照顧孩子),有人做得過多,有人什麼都不做,你就知道這個親密關係一定有問題。親子也一樣,我常常問父母說「你們的孩子做不做家事?」。如果家裡沒有傭人, 家事當然是家人來做,那麼誰是「家人」?可能是爸爸、媽媽、一起分攤,可能是別的狀況。這是評估親密關係時可以觀察的症狀。我也常常會問「如果小孩發生狀況了是誰在照顧,小孩會跟誰說?」如果家庭的關係失衡了,從這邊就會看出來,因為很可能有 一方會承擔大部分的責任,另一方完全不管。

家庭生命螺旋(Family Life Spiral)

家庭或婚姻都有它的發展階段,每個階段都有些重要的發展任務。有些家庭的重要任務沒有把它完成,就像地基沒有打穩,繼續往下走就會出現問題。最簡單的一件事情就是界線的建立。

因為在我結婚前我都住在家裡,我太太不是,所以我們在離家這件事情上的經驗非常不同。我結婚後第一次搬出去,並和我太太住在一起,我的爸爸媽媽把我們送到那裡就走了。那天晚上發生了一件重大的事情─ 我第一次發現我非常想念我的家人。我發現我以後就要和他們分開住了,奇怪,這對我來說是一件很嚴重的事情,我也在那個時候從兒子的身分變成丈夫。這就是心裡的界線。聖經裡有一句話:「所以人要離開父母,與妻子連合,兩人成為一體」(創世紀第 2 張第 24 節)離開的意思就是界線的建立。我們看到很多的家庭這一關沒有做好,結果往下個階段走,一直生兒育女,結果在照顧孩子的事情上面和上一代的界線模糊了,孩子被丟給上一代養育... 他們的心裡沒有準備,沒有想好自己是否要有小孩,有了小孩要怎麼照顧... 我們看到個案的家庭發生狀況時就會回頭問,結果常常發現許多過去的任務還沒處理,後來演變成不好的習慣,使家庭功能有問題,界線不明。比如夫妻吵架結果找父母出頭,後來變成兩個家族的戰爭,這樣的關係其實不健康,但在社會中又比比皆是。面對中年的病人我常常處理的是親密與孤獨的課題,在工作上則是生產與停滯的課題。前面的任務是否有順利完成和晚年是否可以過得踏實圓滿有關。大家可以看看 E. Erickson 提出的發展階段理論,大家也可以發現, 我們在進行家族治療時內心其實是有很多很多的「地圖」作為依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