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不夠好,你還是會前進

2020-04-23
#正念/內觀   #完美主義   #自我照顧
#正念/內觀 #完美主義 #自我照顧

(#正念/內觀、#完美主義、#自我照顧)

你搥胸頓足地跟我說,教育體制根本把你的腦袋扭曲了。總是因為考試分數不如預期而討厭自己、好懷疑自己。覺得自己一直在這無止盡的輪迴。

我問,你原先的期待的表現是什麼呢?「至少A吧。」。「那實際上?」

你說「怎麼可能只有A-(頭又垂了下去)」,配上自己乾笑兩聲」。

看到這裡的讀者,不知道想到心中共鳴了什麼生活例子。

或許理智的頭腦早知道不會有完美存在,心中去想要極盡所能達到理想的分數、工作表現獲得上司讚美或認同、希望伴侶改掉壞習慣更貼近理想情人、身材臉蛋可以再少五公斤身高多一公分等等...。我們在生活上追求目標的同時,注意力不斷在目標與現實之間衡量差距還多少,逐漸形成對自我嚴格檢視的「督察」,久而久之,追求目標的極致很可能變成完美主義的溫床。你不會因為考試比上次細心減少失分的題目而感到欣慰,許多同事誇獎你提出了很好特別的觀點但你仍最在意上司無動於衷的表情、你的伴侶花兩小時買禮物但你不滿意因為是個不討你喜的顏色...。要挑剔,真是完美主義的一塊小蛋糕。有沒有可能,我們潛在好擔心自己若不在乎這些,便會因此鬆懈而變得不夠好、不再進步了。

牛津大學臨床心理學博士Willem-如是說,對自我友好(befriending)很可能在最需要用上時,它卻會消失的一種態度。無論面對愉快的、不愉快的、挑戰的、可愛的、甚至中性無情緒的事物,都保持一樣的友好態度。這是當你處在任何經驗中,一旦能保持好奇心便能夠培養、從心中油然而生的態度。而在情感面,它是屬於一種溫柔、溫暖的基調。

有一次,20多歲的個案在許久未晤談後,與我分享這陣子他面對家中親人過世與在工作上身負重任,兩角色互相拉扯走過的心路歷程。一段對話特別動人。「我不知道跟認真練習內觀有沒有關係...我好像看見內心自己對自己的期待,怕自己做不好讓師長、同伴失望,有許多緊張、擔心,甚至不時身體會有對應的胸口悶、不太舒服的感覺,但一方面也感受到在活動過程中很多蠻美好的東西...已經很久沒有這樣跟自己連結的感受了。不太確定怎麼說,但別人也感受到我的不同,甚至回饋給我時還感動到哭(個案自己苦笑了一下)...。」。

對自我友好的態度並非要喜歡痛苦或愛上挑戰,但保持好奇心以及仁慈讓我們不會被自我期待或者強大的負面情緒掩沒,不至於眼中只有目標而使感受便麻木,而能夠以清晰明朗、保持友好地心境處在這樣獨特的情境風貌之中,自然會有與真實自我相遇,有屬於自己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