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教養與家庭

 

「我也想跟孩子進行有意義、有趣的親子互動,可是每當我開口,孩子都只是低頭滑手機,或是簡單回應,似乎沒有要和我聊下去的意思」,相信上述狀況是不少家長的煩惱,而進行良好的親子溝通,與孩子打造正向親子關係確實也是不簡單的功課,究竟該如何在繁忙的生活中,平衡與孩子間的相處,進而更理解孩子的想法,拉近彼此距離?現在就跟著本文一起來了解與親子溝通有關的大小事吧。

貝克漢(David Beckham)的紀錄片《貝克漢》在我輩世代六、七年級生的同溫層間討論度頗高,這讓他除了作為我們青春時代的印記以外,如今再翻紅一波。許多人在看過紀錄片後撰述觀後感,內容包括對貝嫂維多利亞(Victoria)的同情、撻伐貝克漢的過於自我等等,而我則有以下的觀點想闡述分享。

人啊,終其一生,或多或少都會經歷「創傷」,像是人類祖先尚未發明火光、器具前,面對黑暗和猛獸,可能面臨難以消化的驚嚇與恐懼 ; 殖民時期的先人,處在戰火交雜、高壓統治的壓迫環境,心理產生過度警覺、麻木、撕裂的不適反應 ; 現代化的我們身處快速變化的世代,面對一項項的重大發明、氣候異常、疫情、戰爭,都可能帶來來不及消化的刺激與壓力,使我們直接或間接的經歷著大大小小的創傷(trauma),包括愈受重視的替代性創傷(vicarious trauma)、家族治療中的代間傳遞(Multigenerational Transmission)。幸運的是成人大腦皮質的發展、較豐富的經驗,相對未成年的孩子能理性思考、回應...

給自己一點時間,帶著好奇而非批判,靜下心來覺察感受。你會發現內心的女孩常常在吶喊著我也想要,掙扎著就是不想,悲傷著過去好痛。
當上爸爸以來,除了嬰孩一暝大一寸以外,我的人父角色經驗值也在擴充。 然而,我在父職一角的日常中卻可發現到,有些父系能力的養成磨練,對我來說著實輕鬆不費吹灰,好似早熟成了在枝頭等你摘取;有些能力的拓展,卻好像才起頭就碰上了瓶頸,想突破卻頻頻卡關。

謝謝Okaymama 的邀請,讓我有機會靜下心來,想想母親,聽聽自己。

「結婚後就與公婆和未出嫁的大姑住在一起。一開始時我不太能適應,畢竟我是新加入的成員,要面對一家子的人,而他們只是多面對一個人而已。」「婆媳關係真的很難變成母女關係,畢竟是兩個不同的原生家庭,特別是在夫妻間有意見不合的情況,一般狀況下,婆婆會站在先生角度,幫先生解釋,而不是尋求解決方式。」

我常常碰到仍在育兒階段的伴侶,每次前來諮商時手上拎著喝一半的手搖飲料、或沒吃完的炸物等,我猜想應該是這些食物平時禁止孩子吃,父母自己以身作則但也憋得辛苦,趁著孩子不在身邊好好享受。一次我忍不住對其中一對伴侶說了我的觀察,我們有了這樣的對話。